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、市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部署,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引导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进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《淮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(2024-2035年)》。 现将成果内容通过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((http://zrzy.jiangsu.gov.cn/ha/)向社会公示,公示时间从2025年10月31日起至2025年12月1日止。如有意见或建议,请于2025年12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市资规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反映。 联系人:程亚午 联系地址: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路6号 联系电话:0517-89000831 附件:《淮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(2024-2035年)》公示稿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2025年10月31日
淮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(2024-2035 年)公示稿
一、规划范围:
淮安市中心城区,面积 445.28 平方千米。
二、规划期限:
规划期限为 2024-2035 年,近期至 2030 年。
三、基本原则:
以人为本,民生优先。以补短板、惠民生、增活力为重点,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,守住安全底线,补齐民生短板,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。
绿色低碳,有机更新。紧扣“双碳”目标,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更新,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;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,延续历史文脉,留住乡愁记忆;坚持“留改拆”并举,通过绣花式治理,让城市更有温度,促进可持续运营。
战略引领,有效传导。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,编制系统性的更新规划,做好纵向传导和横向衔接,明确政策机制保障,确保规划有效性和可行性。
片区统筹,有序推进。为便于统筹各类资源配置,避免碎片化更新,通过划定相对成片区域,合理确定不同的更新策略方式,突出重点、统筹安排、整体推进,确保城市更新有序开展。
四、 总体目标
围绕淮安全市聚焦打造“绿色高地、枢纽新城”、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,统筹存量空间资源,推动中心城区形态、业态、生态、神态“四态提升”,为“五个现代化布局”提供空间保障。
优化空间格局。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“一带两心、两轴九组团”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,提高存量更新资源利用效率,推动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。
提升宜居品质。系统提升人居环境,改善居民住房条件,补齐民生短板。确保城市更新过程中公益性设施、绿地同步规划、优先建设,促进持续协调发展,提升居民幸福感。
促进产业转型。整合盘活存量产业空间,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增强创新发展动力。
赓续水韵文脉。推进生态空间保护修复,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,营造多元场景,促进水韵、文脉交融,激发空间活力。
五、 更新结构及更新策略分区
规划“两心、两带、六区”的城市更新总体结构。“两心”为中央活力中心和古城活力中心;“两带”为大运河文化带、盐河产业带。推进中央活力区有机更新,提升中心城市能级;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,强化文化制高点地位;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,引领沿线地区品质复兴;推进盐河产业带高质量发展,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。
“六区”为六类更新策略分区,分别为中心提升分区、旧城提质分区、宜居生活分区、工业提效分区、功能转型分区和历史文化分区。
六、 分类对象更新指引
针对居住空间,以城中村更新为重点,推动模式转变,开展有机更新;针对公服设施,以保障底线服务为基础,结合更新策略分区和人口发展形势,实施差异化和弹性化供给;针对产业空间,按照集聚提质、择机转型、融合改造三种类型,差别化引导更新方向,推动实现工业用地的总量保障、布局优化和效益提升。
七、 更新行动指引
立足空间优化目标,按照连片统筹的思路,梳理空间集中连片、功能相对完整、管理范围大体一致的区域,规划重点谋划 66个结构类项目(即更新片区)。
八、 更新规划单元指引
中心城区内划定更新规划单元 23 个,其中,清江浦区 7 个,淮安区 5 个,淮阴区 5 个,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3 个,洪泽区 3个。
来源:《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》网站
本文内容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!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!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