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 匠 师 傅
朱宝树
【闲人写心】铜匠师傅,是过去对修锁配钥匙、焊补洋瓷盆、洋瓷缸、铜壶、铁锅等日用品手艺人的统称。在那个“新三年旧三年,修修补补又三年”的时代,路边不起眼的铜匠摊子,不被人注意的铜匠师傅,帮多少人家解决了多少难题,无法统计。现如今铜匠摊子,铜匠师傅不见了,可在老街摆了几十年铜匠摊子的贾铜匠、徐铜匠两位师傅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。
——题记
铜匠师傅,是过去对修锁配钥匙、焊补洋瓷盆、洋瓷缸、铜壶、铁锅等日用品手艺人的统称。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称呼,不知道。为什么称他们为铜匠师傅,也不知道。我猜想:也许是与过去大多数人家用的铜锁铜钥匙,修锁配钥匙多数与铜有关而得名吧。
过去岔河老街大家小户门上挂的锁,多数是古老的“凹”字形缺口处有一个活动铜闩的铜锁,连着锁闩的锁头有个扁锁眼,钥匙是带个直角弯小缺口的扁窄的长条铜片。开锁原理很简单,钥匙从锁头插入锁眼顶住锁芯弹簧,锁就打开了。后来老锁逐步被弯锁闩弹子挂锁取代了。那个年代“洋货”特别多,点灯的煤油叫洋油,火柴叫洋火,老百姓用的面盆、茶杯、小孩子吃饭的碗,多数是搪瓷制品,也叫洋瓷盆、洋瓷缸、洋瓷碗。这种搪瓷制品表面搪瓷特别脆,不小心磕碰或者掉到地上,搪瓷就会破碎脱落。搪瓷保护层掉了,铁皮就会慢慢地锈蚀成洞漏水。铁锅用时间长了也会开裂漏水。那个年代家中日用品是“新三年,旧三,修修补补又三年”。日常用的锅碗瓢盆,坏了,哪里舍得像现在随手扔了,都会拿到街上找人修一修,补一补继续用。自古以来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需要,便催生出一门铜匠手艺。
印象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,老街只有两个铜匠师傅摆的铜匠摊子,一个是我大姐夫贾正振中,一个是从南乡到街上摆摊子的徐铜匠。铜匠师傅工具装备都差不多,一个铜匠挑子,一头是工具材料盒子,20多厘米宽,约50多厘米长,40厘米高。几个小抽屉放满了小工具铜片焊条等。一头是小风箱上面放个小炉子,还有铁砧烙铁等。工具箱由两个半人高竹架子或木架子固定,外加一根竹扁担。他们在老街摊位是相对固定的。原来大百货南大门旁边岔小对面是徐铜匠摊子,北门旁边二荤馆对面是我大姐夫贾铜匠摊子。他们各做各生意,互不影响,有时候缺个什么小东西,还互通有无。
说是铜匠师傅,其实只要是与铜铁铝有关的物件,他们都能修都能补。包括修锁配钥匙、
焊洋瓷碗、洋瓷盆、洋瓷缸子,补铁锅,补铁皮水桶等。到了20世纪70年代,农村有了机帆船,手扶拖拉机。这些机械设备上有个柴油发动机。发动机上紫铜油管经常爆裂漏油。铜匠师傅们与时俱进,又修焊机油管。再后来铜匠师傅还成批购进自行车车配件,自己焊车子双杠大梁车架,组装成负载超强的双杠自行车。很多人用双杠自行车搭人载客往返洪泽岔河挣钱养家糊口。那些年搭自行车的双杠自行车,大多数出自铜匠师傅之手。
那个年代铜匠师傅手艺高低主要看一冷一热两个方面。冷件手艺最有技术含量的是配弹子锁。现在人们偶尔去配钥匙,看到的都是现成的钥匙坯子,有电动小车床,不懂技术的人也能配钥匙。过去就不一样了,凹形锁淘汰以后出现的单子锁配钥匙,没有钥匙坯子,第一道工序就是捶打剪做钥匙坯子。用一块熟铜钱或者用专门购置的薄紫铜片,反复捶打后剪成钥匙大小模样放到有凹槽钢板上,再用钝口钢錾子做出凹槽,再慢慢敲打回复成形反复锉磨,让钥匙坯能进入钥匙孔。然后用钢丝做成的尖丝伸进单子孔划标记,再抽出钥匙坯用三角锉刀反复锉出深浅不同的弹子凹槽,通过多次填放单子弹簧测试,直到钥匙进出自如,开启灵活,再用软锡封住弹子口,最后将钥匙手柄,其他地方整理一下,一把钥匙才算配成功了。因为我下放辍学两年,也跟大姐夫学了铜匠手艺,所以对配钥匙程序工艺了解很清楚。那个时候一把钥匙从拆弹子,锤打坯料到
回填单子封口完工,大姐夫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,我可能要做半天。
铜匠师傅能配好单子锁钥匙,最多算得上半个铜匠师傅的。
是因为铜匠师傅要会做事情实在太多了。配钥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焊接是热手艺,是必须会做的。那个时候搪瓷用品非常多,不小心外面搪瓷就碰掉了,铁皮就露出来,不要多长时间,铁皮就会锈蚀漏水。遇到这样情况,哪家也舍不得把漏水的杯子脸盆扔了,都是拿到铜匠那里补一补。铜匠师傅修补方法看似简单实为技术活。一般拿到轻微锈蚀的脸盆等小砂眼,就在原来漏水处用砂纸和锉到清除锈迹,将紫铜烙铁放到小炉子里烧红,在已经清除干净的盆子损伤处,再涂一点盐酸,用烙铁在锡块上沾一下熔化的锡水会沾在烙铁上,慢慢地涂抹到损伤处,瞬间锡水就凝固了,不会再漏了。如果焊补大点洞,就要剪一块与洞口差不多大的小铁皮,把处理干净盐酸烧过的铁皮垫在洞口,手指用一块厚布裹着隔热从背面托住铁皮,烙铁在正面顺着铁皮边慢慢移动,最后把小铁皮完全焊到盆子洞口上,做一些清洁处理也就大功告成了。锡焊,说起来容易,操作还是很难的。尤其是熔化了的锡水,非常不听话动作快了慢了,锡水沾多了少了,烙铁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,全凭经验感觉。到后来焊接铜管,对技术要求更高,难度就更大了。当然这些都不再贾师傅徐师傅话下,没有活能难住两位铜匠师傅的。
现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,说到修补衣服,修补锅碗瓢盆,好像天方夜谭不可思议,就连大一点家用电器坏了,都宁愿换也不想修。说到铜匠手艺,铜匠师傅,更是很少有人知道。这是因为时代发展,社会进步,国家强大,百姓富裕了。现在不再需要那个手艺,不再需要那些铜匠师傅了。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,在那个“新三年旧三年,修修补补又三年”的时代,路边不起眼的铜匠摊子,不被人注意的铜匠师傅,帮多少人家解决了多少难题,无法统计。现如今铜匠摊子可以从街头消失,铜匠手艺可以不被现在人了解,可铜匠师傅的兢兢业业工作态度,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,帮助千家万户解决无数问题难题的历史不应该被人们遗忘,在老街摆了几十年铜匠摊子的贾铜匠、徐铜匠两位师傅名字不应该被遗忘……
幸福方圆(朱宝树)
2025年10月4日
北京 宽心居
本文内容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!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!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