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成功

[散文] 七彩贵州山水情

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七彩贵州山水情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2025年4月20日星期天晴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开启贵州之旅
  
    今年因身体小恙,一直未能外出远游。然而,四月下旬,终究抵不住“人间最美四月天”的诱惑,我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程,开启了新年首次远行。
    贵州,一直是我心驰神往之地,只是此前总未寻得合适时机。4月20日清晨,我们一行连导游在内共36人,乘坐大巴前往盐城机场。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航程,终于抵达贵州省会贵阳机场。贵阳机场规模不小,且是军地两用,未能在空中俯瞰这个城市的市容市貌,它是全国唯一不在平原之上的机场。刚出机场,贵阳旅行社的6208号大巴已在门口静候。
    热情的地导是一位90后,圆圆脸胖乎乎的,扎着俏皮的马尾辫,已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年轻妈妈。她嗓音清脆,快人快语。一上车,便热情洋溢地发表了简短的欢迎词,随后开始了专业的开场白。她叫李翠红,此后的行程中可以喊她翠翠。贵州人习惯在人名前加个“阿”字,男称阿哥,女称阿妹,我们也可亲切地称呼她为“阿翠”。遇到问题尽可找她,这一番话语,瞬间拉近了我们与导游之间的距离。
    阿翠说,当你踏入贵州这片土地时,映入眼帘最多的便是花,处处鲜花绿草,满是生机勃勃。我们乘坐大巴,沿着宽阔的道路前行,只是感觉车在上下起伏,这里的道路坡连坡,山连山,隧道接着隧道,途中几乎没能看见骑自行车的人,阿翠称我们这里原本就是地无三尺平、天无三日晴。不是政府修路,以前贵州人很难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    车向着我们即将入住的龙洞堡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“维也纳国际酒店”驶去,此地距离市中心不过半个多小时车程。办理好入住手续后,大家开始自由活动。令人惊喜的是,华为手机在此信号极佳,不像在有些山区,信号总是时有时无。后来才知道,这里竟是华为的“老家”,也难怪信号如此友好!
    贵州多山,方向不易辨别,我更不知东南西北了,向当地人问路,得到的回答往往只是向前、向左或向右,颇有意思。我这个路盲也只能紧随队伍了。
    入住宾馆时,已是暮色四合。怀揣着对这座陌生城市的好奇,我们前往附近的中华路,寻觅贵州特色小吃,体验这座城市慵懒闲适的慢生活节奏。导游曾说,贵阳人的夜生活从太阳落山七点以后才真正拉开帷幕。许多大排档的店主直接将板凳桌子搬到大街两旁,为即将开始的夜生活做准备。
    满街飘荡着各种美食的诱人香气,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酸鱼汤、黄牛肉、水牛肉,还有当地山里散养的黑猪肉。翠翠不建议我们吃水牛肉,说外地人有点不习惯水牛肉的老,当地人却钟情于水牛肉的筋道,这里的火锅店很有特色,10元一份的火锅底料,肉类称重计费,各种新鲜时蔬则可随意享用。我点了一份12元的牛肉酸辣粉,酸辣过瘾,吃完便再也吃不下其他东西了,价格实惠又能吃得饱饱的。饭店的环境充满民族特色,服务人员见到外地游客,都会主动热情地招呼,展现出贵州人的热情好客。
    大路两边,摆满了售卖蔬菜水果的摊位,许多长相奇特的水果闻所未闻,还有各式各样现做的豆制品,老板热情的邀请我们品尝一下现做的豆腐花,比我们这里的豆腐脑老得可以用手拿着吃。里面的内容也相对多一些。我心中有个疑问,当地人为何对酸辣食品情有独钟?原来,很久以前,大山里交通不便,山外的盐难以运进来,聪慧的贵州人便将食物兑上米汤发酵成酸味来替代盐,久而久之,便演变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酸辣小吃。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每一道烟火气十足的美食,都浸润着贵州风土的深情。
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晴
从王若飞故居到黄果树
   
    按照行程安排,大巴载着我们驶向王若飞故居。这场贵州之旅,既是一场与山川秀色的浪漫约会,红色之旅也穿插期间。
    我们对王若飞并不陌生,淮安的清江大闸口,就是为纪念王若飞黑茶山空难而更名为若飞桥,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,缅怀先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,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。
    王若飞故居纪念馆坐落于安顺市区若飞大道, 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。是一座临街而立的四合小院,古朴典雅。院内,方形石板铺就的地面整洁素雅,花坛、鱼池,处处透着清幽之美,房屋建筑承袭清代民居风格。迎面就是毛泽东主席“为人民而死,虽死犹荣”的题词苍劲有力,周恩来总理“黑茶山顶,延安河旁,人民英雄,永垂不朽”的字句庄严肃穆。
    王若飞出身富庶之家,家庭的变故,塑造了他沉默倔强的性格。在其舅父的影响下,他毅然投身革命洪流。故居内,珍藏着他青年时期留学日本、法国时投身革命活动的珍贵史料和生平介绍。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展览,每一件展品、每一段文字,都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情礼赞。这场参观,不仅是对先辈的敬仰,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。
    晌午时分,我们在“屯厨”饭店稍作休憩、享用酸辣特色的午餐,随后便奔赴此行的重头戏——黄果树、陡坡塘景区。虽然不是节假日,景区内依旧人潮涌动。排队乘坐电扶梯的人群摩肩接踵,却也井然有序。导游介绍,黄果树大瀑布宽101米,高77.8米,是世界上唯一能从上、下、前、后、左、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。此时正值枯水期与丰水期之间,虽不及丰水期那般磅礴壮观,但初次目睹它的真容,仍让我震撼不已。
踏入景区,仿若闯入一幅斑斓的山水长卷,薄雾缭绕,云蒸霞蔚。游人纷纷摆出各种姿势,试图将这摄人心魄的美景永久定格。
    黄果树大瀑布气势恢宏,咆哮的水流从高崖倾泻而下,势不可挡,轰鸣声震彻山谷。靠近些,飞溅的水珠轻拂脸颊,带来丝丝清凉。在自然面前,人类显得那么渺小,方才真切体悟到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的壮美意境。这幅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,为我的贵州之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    原本计划前往陡坡塘瀑布,这里是86版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取景地,我们欲追寻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脚步,穿越水帘洞探寻孙大圣的踪迹。可惜事不遂人愿,景区因迎接五一黄金周而维修,留下了此次旅程中一丝小小的遗憾。
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5年4月22日  星期二  晴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游小七孔桥 访千户苗寨
  
    贵州的天气真给力,总在夜幕降临时悄然落雨,恰似阳光总在风雨后。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草木的清香,温度不冷不热,一切都是刚刚好。
    今日的行程是探访“小七孔桥”,车程约两个半小时。翠翠在车上又开始她的介绍:小七孔桥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,作为景区入口的标志性建筑,“小七孔”之名也由此而来。桥长仅25米,桥面宽1.8米,拱高4米,却曾是连接荔波与广西的交通要道……在车的颠簸下,我已开始昏昏欲睡了。
    虽在电视上见过它的身影,此刻真正踏上这片土地,仍难掩兴奋。我们乘电瓶车穿梭林间,而后沿着蜿蜒小径漫步。昨夜的雨为山水蒙上一层薄纱,薄雾氤氲间,恍若走进江南水墨画卷。沿途惊喜不断,卧龙潭瀑布的雄浑、断桥瀑布的奇绝、翠谷瀑布的灵秀一一展现。这里因水色碧蓝,又兼岩溶地貌的独特风貌,富含钙镁离子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绿树,微风拂过,涟漪轻漾,如梦似幻的景致令人沉醉。有人称此为小九寨沟,看来并非虚言。途中,不少年轻游客索性扔掉雨伞,任飞溅的水花打湿衣衫,在瀑布声中尽情来一场大自然的洗礼,众多游客的笑声、歌声、喊叫声在景区的上空回荡着。
    行至小七孔桥,青灰色麻条石堆砌的桥身爬满青苔与藤蔓,七个桥洞在水中投下翡翠般的倒影。响水河清澈见底,水流在石间跳跃欢歌,溅起晶莹水花,大家的欢声笑语惊起水里的鱼。桥上人潮熙攘,在游客的队伍中我还看见了坐着轮椅的老人、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小夫妇,看来游山玩水找欢乐,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。
    午后,我们乘车前往“西江千户苗寨”为守护这份原生态之美,大巴只能留在在景区外,我们轻装简行,入住“花语水岸”民宿。推开房门,窗边悬挂的白色绳索引发了我的好奇。原来,木质结构的房屋为应对突发状况,特意配备了逃生绳,这般贴心的设计,倒是我旅途中一次难得的体验。
   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建,1400余户人家、6000多位居民在此世代聚居,苗族人口占比高达99.5%,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地,也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重要驿站。夜幕降临,我们漫步寨中,吊脚楼错落有致,嘎歌古巷曲径通幽,田园风光在暮色中更添几分静谧,途中不时有身着苗族盛装表演节目的青年男女从身边走过,引得路人阵阵掌声和欢呼。
   印象最深的当属苗族长桌宴。我们36人围坐长桌,倒扣的碗与碗底的红鸡蛋标志一个位置。红鸡蛋也称“迎门蛋”是苗家迎客的一种礼仪,苗家小阿妹引领众人将鸡蛋在头顶轻绕三圈,“一声好,二声安,三声岁岁保平安”的祝福声中,红鸡蛋在额头轻轻敲一下,当然敲破更好,长桌宴正式开场。
   身着盛装的姑娘们载歌载舞,小阿哥吹着笙,“高山流水嘛有好酒,来的都是好朋友”的歌声响起,吹笙的阿哥带领姑娘们排成队列,酒碗层层相叠,酸甜的米酒如溪流缓缓而下,这极具仪式感的“高山流水”敬酒,瞬间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。酸辣的羊肉粉、醇厚的酸汤、特色苗家菜肴,每一口都是舌尖上的盛宴;歌声、舞步、欢笑声交织,让人彻底沉醉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之中。
    寨中的七座桥各有故事,尤以风雨桥最负盛名,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,也成为苗寨温情的象征。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,这里“以美丽回答一切”。排队乘电瓶车登上观景台俯瞰,千户苗家的灯火次第亮起,宛如繁星点点。年轻人操控着无人机,记录下这璀璨夜景,苗寨的古建筑群在霓虹灯的映照下,诉说着苗族人民的智慧。这场贵州之旅,既是山水间的诗意漫游,更是一场探寻美的文化盛宴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晴夜有雨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打卡凯里 夜游古镇
  
    又是春雨敲窗的一夜,晨起时,寨子里的石板路还泛着湿润。漫步其间,尝过几样带着苗家风味的特色小吃,九点整,我们便启程前往凯里党史纪念馆。
    凯里,在苗语中意为“肥沃的土地”,这名字倒也贴切地诠释了这片丰饶之地。在纪念馆门口,有人兜售着颗粒饱满的花椒,还有一把把足有筷子长的干红辣椒20元一把。当地山民热情地介绍,都是自家种的绿色食品,这种辣椒用火焙香剁碎后凉拌,只香不辣,夏天必备。有趣的是,卖花椒的小贩不用秤量,一律十五元冒尖一碗,倒也透着几分随性的洒脱。
    告别凯里,我们驱车前往镇远古镇。这座古镇依着青山,傍着舞阳河。我们入住河畔的“楚留香客栈”,推开窗便能听见河水潺潺,看得见河里的渡船。典型的水景房哦,古镇的建筑别具一格,亭台楼阁间,隐约可见江南园林的精巧,据阿翠说,浙商与闽商因生意往来密切,把江浙的建筑元素与黔地风情交融,才成就了这般独特景致。
    悬空寺的险峻、太极八卦城的玄妙、镇江阁的古朴、四方井的清幽,我们看到井水很清澈,还在汩汩流淌,周边的居民说多年都在使用这井里的水,甘甜得很,路人渴了可直接饮用。还有大户人家那独具匠心的“歪门邪道”——门扉刻意错开四十五度,既藏着趋吉避凶的讲究,又巧妙守护着各自隐私,小巷深处别有洞天,隐藏着岁月沉淀的故事。
   舞阳河似一条长长的丝带,将古镇轻轻环绕,青砖黛瓦的建筑在河面投下摇曳的倒影。河畔有新楼仍在修建,大兴土木的叮叮当当,与河水的流淌声交融,倒也不显得突兀。华灯初上,星星点点的灯火次第亮起,古镇瞬间化作人间仙境。
    青石板路上,古巷幽深,烟火气息在空气中弥漫,飘荡着美食阵阵诱人的香气。街边五花八门的小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,同行的旅友一下买了5把五颜六色的小花伞,说是回家为美化生活作一些点缀。
    我们在舞阳河边寻得一家网红烤鱼店。老板是位热情的80后,见我们入座,不仅多赠了一杯米酒,还兴致勃勃地分享起小店曾登上央视的故事。他笑着谈起创业艰辛:前年一场大水,冲毁了店内所有装潢与电器,损失惨重。可年轻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,擦干眼泪从头再来,经过两年多的打拼,终让小店重现生机。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达,生意也是蒸蒸日上,说到这里他眼中闪烁的希望的光芒,恰似古镇不灭的灯火,映照着年轻一代的担当与坚韧。
    夜色渐浓,沿着河岸漫步,看灯火在河面宛如点点碎银在河面散开,对岸小船悠悠往来,一元钱便能乘它摆渡到对岸。可惜船夫六点收工,否则,我也想泛舟河上,任清风拂面,让思绪随水波漂向远方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夜有雨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梵净山的云雾  甲秀楼的灯光
  
    循着贵州夜雨湿润的气息,我们寻到楚留香客栈附近的街角一家夫妻小吃店。店主现煮的酸辣粉色香味诱人,小笼包玲珑精致,咬开便是鲜美的汤汁。原以为是本地人家,攀谈才知夫妇俩来自浙江,已在此扎根多年。贵州温润的气候让他们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,就连大学毕业成家的孩子,也劝父母留这山清水秀的好地方,做点小生意图个自在。老板娘笑着擦擦手,为我们拿几个热乎乎的茶叶蛋,眼角里盛满知足。晨光渐明时,我们带着这份闲适,启程目的地—梵净山。
    梵净山位于铜仁市,海拔2572米的峰峦是北纬线上独存的“绿色明珠”。作为弥勒佛的道场,这里的云雾好像都带着禅意——“容天下难容之事”的慈悲,恰似贵州绵延群山间架起的座座桥梁和一连串的隧道,都是面向未来的善意布施。翠翠在车上称赞它集黄山之奇、峨眉之秀、华山之险、泰山之雄,听得人心痒难耐。
    为避开旅游高峰,我们十点半在途中便匆匆用罢午餐,即便如此,登山索道前仍排了四十分钟队。有游客笑言:“黄金周两小时起步,你们这够幸运了!”
    近半小时的索道将我们送至山脚,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。8000多级石阶如天梯,我们的队伍里有76岁的银发老者,也有6岁的孩童,所有人都选择单程登顶。海拔800米攀升至2300米,1500多米的落差,气温只有十几度的山上,我戴着手套还被冻得手指发凉,爬山的队伍中更有甚者竟穿着羽绒服,是考验意志的时刻到了,途中不断有人坐上人工轿子,看着轿夫汗湿的脊背和暴起的青筋,真是于心不忍,我咬牙坚持继续向上,心中默念坚决不能掉队影响集体行动。蘑菇石终于在云雾中显现,自己再问自己,千里迢迢的奔赴,爬山涉水的疲惫,8000千石阶的攀登,只是为了来看山顶的两块石头?心里的答案是:值,超值!
    因夜间的一场雨,雾蒙蒙的山顶让人恍若踏入仙境。此时此刻我们都化羽成了仙,雾越来越浓了,仰视在浓雾中若隐若现金云顶,阿翠说,即便上去也看不清楚什么,难得遇见好天气,现在山上的道路湿滑,为了安全还是向山下撤退吧,虽无人能够登上金云顶,但在蘑菇石旁俯瞰层峦叠嶂的壮阔,足以让人心潮澎湃。36人的队伍无一人掉队,这或许就是信仰与坚持的力量吧!
    告别梵净山,我们来到贵阳的明珠——甲秀楼。这座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古楼,由明代山东巡抚江东之建楼兴学,它承载着贵州文脉,也是贵州的市徽。自从建了甲秀楼,文魁武状元辈出。石牌坊上“黔南胜迹”四字苍劲有力,八尊石狮威风凛凛。浮玉桥在暮色中泛着柔光,倒映的楼影与水波相融,正如诗人楹联所书“水从碧玉环中出、人在青莲瓣里行”。离开甲秀楼还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涌向那里,甲秀楼的夜晚比白天更多出几分妙不可言的神韵。
    结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,我们幸运地在甲秀楼对面的网红小吃店买到“丝娃娃”,类似于我们这里的春卷裹烤鸭,只是用薄饼裹着各色蔬菜,浇上独特的酸汤,一口咬下满是贵州鲜活的滋味,据说平时需要排队40分钟才能买到。
贵州之行,尽管车马劳顿每天行程紧凑好似急行军,最多一天要坐7个小时的车,但不虚此行,这是一次山水与心灵的对话。这里的山,巍峨中藏着坚韧;这里的水,灵秀里透着包容;这里的人,热情中饱含着真诚。从黄果树的瀑布到梵净山的云雾,从苗寨的长桌宴到镇远古镇的夜景,从小七孔桥下的碧波到甲秀楼的灯光,每一处风景都刻进了记忆的深处。
    次日,倦鸟归巢!当飞机掠过盐城上空,大巴平安顺利抵淮,回望贵州那神奇的山水,我知道,贵州的山、贵州的水,已镌刻在我的生命里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黄果树瀑布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卧龙潭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小七孔桥景区瀑布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千户苗寨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迎门蛋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长桌宴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敬酒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安全绳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表演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排队索道上山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甲秀楼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夜色中的甲秀楼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梵净山的蘑菇石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俯瞰苗寨夜景

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舞阳河

苗寨建筑特色

苗家夜生活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高山流水迎宾客

本文内容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,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!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!
支持楼主

3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6051 回复 4
举报
全部评论
  • 默认
  • 最新
  • 楼主
  • humoon LV10 路人
    2楼
    有没有吃酸汤鱼?肠旺面?
    5-23 08:38 · 江苏
    1 回复
  • 乐论 LV13 巡抚 实名认证
    3楼
    不错不错
    5-23 09:13 · 江苏
    1 回复
  • 霓虹闪烁8 LV7 路人 楼主
    4楼

    humoon 发表于 2025-5-23 08:38 有没有吃酸汤鱼?肠旺面?

    谢谢关注!肠旺面没吃,听上去有点油腻
    5-23 11:11 · 江苏
    1 回复
  • 文心月 LV11 知府
    5楼
    春风得意步伐疾,一日看尽黔城花
    5-23 16:08 · 江苏
    1 回复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热点推荐

安装应用

免费下载淮水安澜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